词典网 > 诗文 > 贯休的诗 > 春晚书山家

春晚书山家

[唐代]: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创作背景

贯休是晚唐诗僧,《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组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创作时间是晚春时节,具体年份不详。

参考资料:

1、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3-1365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注释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

赏析

  这首诗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参考资料:

1、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3-1365

贯休简介

唐代·贯休的简介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贯休的诗(444篇) ► 贯休的名句(334条)

猜你喜欢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唐代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春晚书山家

唐代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春晚书山家·其二

唐代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读书山雪中

金朝元好问

前年望归归不得,去年中途脚无力。残生年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

东家西家百壶酒,主人捧觞客长寿。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

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

人言少微照乡井,准备黄云三万顷。年人办作陈莹中,来与先生共炊饼。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二

金朝元好问

眼中华屋记生存,旧事无人可共论。老树婆娑三百尺,青衫还见读书孙。

题吴尚书山水图

明代杨荣

青山嵯峨半空立,万叠芙蓉紫烟湿。峰前叠夜春雨深,绕涧飞花水流急。

隔屿人烟凡几家,一径苍苔石磴斜。溪回路细长芳草,月落幽林归早鸦。

山深洞口行人少,白云飞堕青山杪。恍见沧洲树色微,如闻古寺钟声杳。

茅檐日出鸡犬喧,十里烟光连远村。依稀乍疑筼筜谷,彷佛自是桃花源。

乃知画者通玄理,点染天机笔锋里。尚书爱此欣得之,素壁高堂见山水。

人间美景不易寻,此图直比双南金。玉堂展卷慕清绝,爽气萧萧风满林。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金朝元好问

行帐适南下,居人局庭户。城中望青山,一水不易渡。

今朝川涂静,偶得展衰步。荡如脱囚拘,广莫开四顾。

半生无根著,筋力疲世故。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

乡闾丧乱久,触目异平素。枌榆虽尚存,岁晏多霜露。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一

金朝元好问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次韵太朴良友对何仙舟读书山中见怀之作

宋代虞集

得谢荷休泽,消摇在岩阿。结庐庇风雨,樊圃搴藤萝。

塞坐古人书,日夕犹咏歌。追念少壮日,玩愒亦已多。

兢兢事补塞,奈此迟暮何。美人百里内,邈若隔山河。

兴怀贻好音,缊藉三春花。报言慎芳岁,卷石崇巍峨。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六

金朝元好问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

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