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徐惠的诗 > 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函谷应诏

[唐代]:徐惠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从函谷关吹起,凌冽的寒气惊动了河山。
偃松生长在千山万岭之上,杂雨飘落在南陵北陵之间。
愁云惨淡地压在广阔的低谷,落日斜照着雄关一派黯淡。
此时山间飘起了紫气,应是验证了真人回还。

注释
函谷:关名,古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
劲气:《初学记》中又作“朔气”,凛冽的寒气。
偃(yǎn)松:常绿小乔木,分枝很多,大枝伏在地面上,末端斜面向上,针状叶,雄花黄色,雌花紫色,球果紫褐色,种子略呈卵形。
二陵: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西接陕县界,东接渑池县界)有两山,相距三十五里,又称二陵,南陵传为夏桀的祖父夏后皋之墓,北陵为周文王避风雨之处。
隰(xí):低湿的地方。
紫气:传说老子西游,函谷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要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来了,尹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参考资料:

1、葛晓音 .《中国历代女子诗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7-28 .

赏析

  徐惠的《秋风函谷应诏》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三联着重描写函谷关的景色:雄关的秋风、山河的朔气,千岭的偃松、古陵的风雨,广隰的低云、重关的落日。诗人意在大肆地渲染着函谷关的萧飒秋景,格调古朴深沉,充满了浓郁的男子气概。中间着力使用“愁”,“惨”二字,渲染了秋天寒冷而肃杀的悲慨格调。末句“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把太宗形象渲染的神异而庄严。虽为歌功颂德,但不失为一首不让须眉的豪放之作。

  作为一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性,徐惠的诗作多数与宫闱题材有关,唯独此篇与众不同。此诗省净而气度雍容,起笔高扬,富于气势。正如苏者聪先生评价的那样:“自拔于陈言之外,别出机杼,而为耳目一新之词。虽是应制之作,却写得气势雄浑,意境壮阔……但在泼墨写意中能做到工笔细描。”诗人突破了应制类诗作的固有风格,展现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和个性化感受,实属难得。

  从格律方面看,本诗基本符合近体诗的声律要求,反映了初唐诗歌在宫廷诗人手中已经朝格律化发展的程度和事实。初唐贞观时期,主流诗人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诗艺技巧,创作出了很多合律诗歌,推动了诗歌的格律化,这也影响到后宫女性诗歌的创作。喜爱文学,有着很高文学素养的徐惠,初步具有了一定格律化意识毫不令人意外。女诗人的创作尝试在诗歌史上的意义,应同初唐宫廷诗人在促进中国宫廷古代诗歌朝着格律化方向发展的意义一样,值得后人肯定。

参考资料:

1、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纵论J.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7:32

创作背景

《秋风函谷应诏》作于贞观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当时唐太宗亲征高丽,率大军从长安前往洛阳,再到定州,经过函谷关时,徐贤妃应诏作此诗。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57 .

徐惠简介

唐代·徐惠的简介

徐惠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求早死。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 徐惠的诗(5篇)

猜你喜欢

秋风歌三章 其二

明代乌斯道

秋风秋风吹我兄,我兄与弟皆茕茕。秋来听此秋风声,江山契阔难为情。

去年兄作钱塘行,今岁归来弟蓬瀛。何当从此长合并,日拜慈母称寿觥。

秋风秋风慎勿吹,我语使兄听之乱兄绪。

秋风亭下泛舟

明代乔宇

荒庭寥落野烟空,汉武雄才想像中。箫鼓应声开画昚,帆樯飞影动晴虹。山分秦晋群峰断,水入河汾两派通。少壮几时还老大,不须回首叹秋风。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秋风歌三章 其三

明代乌斯道

秋风秋风吹我身,我身何处沧江滨。感怀日日潜悲辛,至今只作寻常人。

人生得意在青春,青春一过徒劳神。嗟哉尺蠖何时伸,不如一棹归娱亲。

秋风秋风慎勿吹,我诗入人之耳令人悲。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

宋代吴文英

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秋风辞

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舜洞秋风

宋代刘志行

当年大驾巡南中,薰兮时兮歌南风。太音九奏凤凰集,真与尘世开盲聋。重华远矣成飞仙,湘灵洒泪秋风前。天荒地老不可诘,秋风满树凄寒蝉。

长相思·秋风清

明代李攀龙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秋风词为同年宋芷沅作

清代陈寿祺

凉飙搅昼堆愁阴,燕山日瘦天为黔。浮埃十丈塞穷巷,闭门秋老无蝉吟。

木莲始开壮士卧,匣剑冷人青霜镡。芸华东屋呼小宋,拥膝不得披长襟。

七年京华守破壁,颇苦两脚侵风淫。习公纵然非病蹇,那可按穴无神针。

{风穸}{风穸}薄寒中肌理,霜中傲菊谁能禁。先生天骨合变化,古黄一出万马瘖。

并时名姓逐龙尾,许我山水听瑶琴。世间蛩蟨互怜爱,何况星聚无商参。

众仙抗手群玉府,罡风不到蓬莱岑。兰台词客今再见,岂复感物嗟萧森。

郧西飞沙穿战甲,英雄抚髀寒宵深。雄耶雌耶忽长笑,作赋何足伤秋心。

玉河虹影明绿浔,城东吹笛红楼阴。黄昏有酒斟复斟,开帘招月来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