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曹操的诗 > 却东西门行

却东西门行

[两汉]: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赏析

  这首诗分为四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接下来四句为第二层,写转蓬辞根寄寓自己和征夫的身世飘零之叹息。再接着六句为第三层,写自己有感于大业未竟,任重道远而老之将至。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龙、虎、狐的不离故地,不忘窟穴,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这首诗开头连用两组比兴,最后又以比兴作结,首尾相互照应,全诗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首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

  “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

  在完成了连续的铺垫以后,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仅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这几方面有紧密关系,而思乡不得归是其关键。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

  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由于前两层中,诗人已经用比兴手法渲染了情结气氛,故这一层所表现的乡关之思显得极为真切和强烈,虽然没有一个愁、苦之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本色之语,却更能收到动人心魄的效果。

  “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引用典故说明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比兴手法的反复使用,给诗歌带来了从容舒卷、开阖自如的艺术美感。诗歌写思乡情结,虽充满悲凉凄切情调,但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这正是曹操诗的特点之一,也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特色的体现。全诗丝毫不见华丽词句,唯见其朴实之语。

参考资料:

1、李景华.三曹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11月:19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都是结伴而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再飞回北方。
田中有一种草叫转蓬,总是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可怜那远征的将士,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战马永远不卸征鞍,铠甲永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已渐渐衰老,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乡?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狐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注释
转蓬:飞蓬,菊科植物,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
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
奈何:如何,这里有“可叹”、“可怜”的意思。
安得:怎能。去:离开,避免。
冉冉(rǎn):渐渐。
深泉:应作“深渊”,唐人抄写古书时常把“渊”字改为“泉”,以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猛兽:应作“猛虎”,唐人为李渊之父李虎避讳,常把“虎”字改写作“猛兽”。
狐死归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参考资料:

1、殷义祥译注.三曹诗选译:巴蜀书社,1989年02月:39

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公元208年(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连,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旧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首诗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词。

参考资料:

1、何永生,张小忠.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0

曹操简介

两汉·曹操的简介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曹操的诗(33篇) ► 曹操的名句(15条)

猜你喜欢

卜算子·薄宦各东西

宋代黄公度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三 食举乐东西厢歌

魏晋佚名

煌煌七曜,重明交畅。我有嘉宾,是应是贶。邦政既图,接以大飨。

人之好我,式遵德让。宾之初筵,蔼蔼济济。既朝乃宴,以洽百礼。

颁以位叙,或廷或陛。登傧台叟,亦有兄弟。胥子陪寮,宪兹度楷。

观颐养正,降福孔偕。昔我三后,大业是维。今我圣皇,焜耀前晖。

奕世重规,明照九畿。思辑用光,时罔有违。陟禹之迹,莫不来威。

天被显禄,福履是绥。赫矣太祖,克广明德。廓开宇宙,正世立则。

变化不经,民无瑕慝。创业垂统,兆我晋国。列文伯考,时惟帝景。

夷险平乱,威而不猛。御衡不迷,皇涂焕炳。七德咸宣,其宁惟水。

猗欤盛欤,先皇圣文。则天作孚,大哉为君。慎徽五典,帝载是勤。

文武发挥,茂建嘉勋。修已济治,民用宁殷。怀远烛幽,玄教氛氲。

善世不伐,服事三分。德博化隆,道冒无垠。隆化洋洋,帝命溥将。

登我晋道,越惟圣皇。龙飞革运,临焘八荒。睿哲钦明,配踪虞唐。

封建厥福,骏发其祥。三朝习吉,终然允臧。其臧惟何,总彼万方。

元侯列辟,四狱蕃王。时见世享,率兹有常。旅揖在庭,嘉客在堂。

宋卫既臻,陈留山阳。我有宾使,观国之光。贡贤纳计,献璧奉璋。

保佑命之,申锡无疆。振鹭于飞,鸿渐其翼。京邑穆穆,四方是式。

无竞惟人,王纲允敕。君子来朝,言观其极。翼翼大君,民之攸暨。

信理天工,惠康不匮。将远不仁,训以淳粹。幽明有伦,俊乂在位。

九族既睦,庶邦顺比。开元布宪,四海鳞萃。协时正统,殊涂同致。

厚德载物,灵心隆贵。敷奏谠言,纳以无讳。树之典象,诲之义类。

上教如风,下应如卉。一人有庆,群萌以遂。我后宴喜,令问不坠。

既宴既喜,翕是万邦。礼仪卒度,物有其容。晰晰庭燎,喤喤鼓钟。

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八音克谐,俗易化从。其和如乐,庶品时邕。

时邕斌斌,六合同尘。往我祖宣,威静殊邻。首定荆楚,遂平燕秦。

亹亹文皇,迈德流仁。爰造草昧,应乾顺民。灵瑞告符,休徵响震。

天地弗违,以和神人。既戡庸蜀,吴会是宾。肃慎率职,楛矢来陈。

韩濊进乐,均协清钧。西旅献獒,扶南效珍。蛮裔重译,玄齿文身。

我皇抚之,景命惟新。愔愔嘉会,有闻无声。清酤既奠,笾豆既馨。

礼充乐备,箫韶九成。恺乐饮酒,酣而不盈。率土欢豫,邦国以宁。

王猷允塞,万载无倾。

却东西门行

两汉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顺东西门行

明代邝露

出西门,眺平原,羲龙敲日无回辕。拉羡门,敲握佺,挥斥八极凌风抟。

歌五子,鼓云门,流唐漂虞垂嘉言。思公子,哀王孙,叩阍谒帝招衔冤。

淑桂酒,纫兰荪。惜白驹,乐鹓鸾。

徐真君祠堂东西二室次许将韵

宋代陈旸

六题曾彻九重门,暂阻尧阶奏万言。今日又蒙师许我,汉廷当沛异常恩。

十月二日假馆下径罗氏庄予兄弟所寓相距若东西家喜赋一首柬子中子彦

元代刘崧

畏途暂喜出深山,僻地初便候野关。逖矣地尘千嶂外,依然兄弟一堂间。

共寻绝涧樵薪去,相望空村负米还。斜日频来看稚子,满庭霜树叶斑斑。

二月廿九日秋审过堂抚辕大堂外设公案三座邵小村中丞居中位余与藩司居东西位恭纪

清代唐赞衮

左右班联肃,寅阶旭日宾。垂衣钦舜治,解网慕汤仁。

三宥恩施大,群生感被均。哀矜心勿喜,欲使众情伸。

东西梁山一名天门山在江中

明代王世贞

东梁与西梁,髵䰄双虎头。可怜长江水,分作川字流。

丁卯初夏薄游梨里南去二里许日鸭阑泾东西两小村有天随桥架其上即鲁望斗鸭阑也感而有作

清代陆懋修

汾湖水接禊湖滨,复此烟波作隐沦。席帽仍为孤往客,莺花莫笑不归人。

管宁久坐常穿榻,郭泰微行自垫巾。便拟天随桥畔住,药阑长傍鸭阑新。

海昌从中散兄游硖石东西山及赞山而别兄独游黄湾诸山寺宠寄三诗因追述前游却寄

宋代葛胜仲

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

方舟稳睡馀,帆已收硖石。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

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

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

空濛云海宽,想像人境隔。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

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

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

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

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

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

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

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