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柳宗元的诗 >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唐代]: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疏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赏析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疏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疏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
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节较其它竹为长,四月中生笋,味苦。
危桥:高桥。属:连接。幽径:幽深的小路。
迸:裂,开。箨(tuò):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
疏(yún):竹皮。虚心:空心。
瞰(kàn):望,俯视,向下看。
聆:听。吟:成调的声音。
差池: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嘲口哲(zhāo zhā):亦作“嘲哳”、“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谅:料想,实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柳宗元简介

唐代·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柳宗元的诗(170篇) ► 柳宗元的名句(82条)

猜你喜欢

读姚新宁苦竹记有感赋此为赠

明代佘翔

我生何不辰,苦作乱离人。感君词更苦,读罢重酸辛。

城池初搆难,衣冠尽涂炭。四顾纷戈矛,仓皇何所窜。

君自越危城,无人问死生。形骸半摧折,豺虎复纵横。

僵卧坑堑底,自分必死矣。全生仗素交,急难故如此。

万死始归来,妻子一悲哀。旋复经刀锯,洒血遍蒿莱。

残生空落魄,世路黄金薄。亲知反覆间,谁能重然诺。

天意不可知,骨肉重相随。患难流离际,岂非玉汝时。

神物不终弃,青云看立致。领牧到海涯,治行称独异。

倭兵纵烽烟,士卒困戈鋋。临危一转战,孤城赖以全。

君本名卿后,才名称八斗。何事数偏奇,所遇辄不偶。

騄駬下盐车,驰骋果谁如。大鹏嗤斥鴳,天地鼓翼初。

逢君话夙昔,悲喜动颜色。感激为斯词,词尽心脉脉。

晚次苦竹馆,却忆干越旧游

唐代刘长卿

匹马风尘色,千峰旦暮时。遥看落日尽,独向远山迟。故驿花临道,荒村竹映篱。谁怜却回首,步步恋南枝。

甲辰元日与竹斋濂川二子饮于馀干县苦竹港舟中早自瑞洪发

明代张天赋

年华又转甲辰春,天地宁甘是旧人。草木有情迎淑气,江山无约遇嘉宾。

一帆风月资行舫,万里桃源喜问津。谩向沧浪咨游乐,如流春酒令催频。

戏为口号(四月三日苦竹派道中)

明代祝允明

远人羁客古今悲,昔日慵看惜别诗。六口一家分五处,争教不作断肠词。

陪曾延之泛舟历湖至苦竹寺次韵陈致君席上所赋

宋代李之仪

已凉时节未霜前,十里平湖共酒船。岩岫里寒清澈水,芰荷翻浪绿连天。

百年过眼真聊尔,一笑投怀岂适然。独有黄花似回避,定缘红粉不能先。

题苦竹寺后亭

宋代李之仪

竹映丹枫转短篱,有花开处尽空枝。春风想见如铺锦,惆怅来游不是时。

苦竹渡

清代邱象升

夕阳残影没,衰眼翳长空。树暗惊人语,溪寒避虎风。

戒心齐击柝,野火乱烧丛。前路津门是,星华望未通。

苦竹舟行

宋代曾季貍

船头触处浪花生,船尾随人山影行。一水到家能几许,顺流东下片时程。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三首

宋代黄庭坚

新收千百秋莲菂,剥尽红衣捣玉霜。不假参同成气味,跳珠椀里绿荷香。

再过苦竹饭于寺前客邸

宋代李之仪

隼旟歌呼引红妆,花帽追随入醉乡。今日再来如断梦,主人依旧进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