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赏牡丹

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
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参考资料:

1、吴钢 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272、陶敏 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444-4453、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894、鲍思陶 郇玉华.中国名胜诗联精鉴.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588-5895、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1-1826、刘锬.咏花古诗欣赏.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37、谢明 刘光前.历代咏物诗选读.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56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近侍。芍药地位的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芙蕖,即荷花,这是自屈原以来在诗文中经常以清高洁净面目出现的花。大概由于它亭亭玉立于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吧,刘禹锡觉得它虽纯洁却寡情。至此前两句已经分别对两种可与牡丹并肩的花儿进行了评赏:芍药的种植历史悠久,也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妖冶无格”;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清高洁净,但却冷艳寡情。至此为后两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爱,可谓做足了铺垫,唯有期待着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场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现了出来。“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参考资料:

1、刘锬.咏花古诗欣赏.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32、吴在庆.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0-1813、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435

创作背景

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

参考资料:

1、吴钢 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272、陶敏 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444-4453、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894、 高志忠.刘禹锡诗编年校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65-666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604篇) ► 刘禹锡的名句(348条)

猜你喜欢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唐代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秋分日雨后盘僧致牡丹四本酬予书植诸新松之侧罗罗清疏映带可目喜而赋之

清代李锴

腕底书成泣鬼神,黄庭历劫本犹真。乃翁捉笔非能事,细雨分花实胜因。

生理敢希千树橘,醉乡端藉数枝春。白沙芳草毋相污,接洽新松好比邻。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唐代徐夤

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雪句岂须征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槛边几笑东篱菊,冷折金风待降霜。

白牡丹

唐代裴士淹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代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

唐代孙鲂

把笔临芳不自怡,首徵章句促妖期。已惊常调言多鄙,遽捧高吟愧可知。

绝代贞名应愈重,千金方笑更难移。狂歌狂醉犹堪羡,大拙当时是老时。

牡丹芳

唐代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唐代徐夤

帝王城里看,无故亦无新。忍摘都缘借,移无未有因。光阴嫌太促,开落一何频。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蕊堪灵凤啄,香许白龙亲。素练笼霞晓,红妆带脸春。莫辞终夕醉,易老少年身。买取归天上,宁教逐世尘。

牡丹

唐代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唐代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