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 > 诗文 > 佚名的诗 >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五代]:佚名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濛濛细雨中,戏游池塘的鸳鸯,成双捉对,相偎相依,好像在缠绵私语,互诉心曲。池塘边开满了缤纷灿烂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一缕缕金黄的柳丝,在春雨中随风摇曳,轻轻拂动。一群天真烂漫、体态婀娜、步履轻盈的少女,从坐落江岸的村舍里走来,她们三三两两,在春雨初霁的溪边,欢快地舞着,唱着。那艳丽缤纷的罗衣,随着舞姿的变幻,闪耀出绚烂的光彩;那脂粉薄敷的面颊,在霞光的映衬下,焕发出如云般的娇艳红润。

注释
霏霏:形容雨丝细密。
灼灼:鲜明貌。
依依:轻柔貌。
盈盈:仪态美好貌。皎皎:明亮貌。

鉴赏

  上片描写雨中池塘景色,中心在“双双只只鸳鸯语”。起句的霏霏细雨及歇拍的“灼灼野花”、“依依金柳”,全在于烘托那戏游池塘的“双双只只鸳鸯”,而上片景物的描写,目的是映衬下片“盈盈江上女”的美丽。她们体态婀娜,舞姿轻盈;罗衣飘逸,光彩闪耀;面施薄粉,艳若云霞。在这里,大自然的美与少女们的美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且相互映发——明媚的春景,把少女们烘托得格外妖娆;少女们的娇姿艳态,又为春天增添了无限光彩。上片的绘景,为下片的写人烘托气氛,景愈艳则人愈丽。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每句都用叠字开头,不仅摹景写人细致生动,而且声调抑扬谐婉,极富音乐性。这一借鉴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开了五代两宋之后文人词运用叠字的先河。在宋人词里,句句用叠字与此首相近者,有葛立方的《卜算子》:“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周密《草窗词评》赞此首《卜算子》“用十八叠字,妙手无痕,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其实,“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的岂只葛氏之《卜算子》,这首《菩萨蛮》每句句头用叠字,且用得如此贴切自然,亦堪称千古并绝。

佚名简介

五代·佚名的简介

暂无简介 ...〔► 佚名的诗(1879篇) ► 佚名的名句(1条)

猜你喜欢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

唐代温庭筠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唐代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宋代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菩萨蛮

宋代刘学箕

暮涛掀浪溪流急。单衣未试春寒力。是处绿阴浓。春深杨柳风。人依溪岸住。酒美忘归去。巢燕堕芹泥。幽禽花外啼。

菩萨蛮·七夕

宋代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阑魂惊,晓檐疏雨零。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菩萨蛮 闻桂花香偶成

清代宗婉

秋闺寂寂秋风入。裴□独倚阑干立。香忽□风来。

桂花何处开。

小鬟刚欲摘。却与雕墙隔。墙外是邻家,邻家有此花。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宋代陈克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菩萨蛮(双松庵月下赏梅)

宋代李廌

城阴犹有松间雪。松间暗淡城头月。月下几枝梅。为谁今夜开。尊前簪素发。自拥繁枝折。疑是在瑶台。宝灯携手来。

菩萨蛮

宋代陈克

柳条到地莺声滑。鸳鸯睡稳清沟阔。九曲转朱阑。花深人对闲。日长刀尺罢。试屐樱桃下。B54F髻玉钗风。云轻线脚红。

菩萨蛮 其一 题蔡天声桃花流水图记年

清代毛奇龄

溪流雨过增新涨。春山处处桃花放。中有武陵人。花前一问津。

幅巾裁白氎。坐听溪流咽。写入画图中。桃花映面红。